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壹资网
走进会议室时,天津四中学生家长杨明有些吃惊,自己对面坐着校长、德育主任,身边是学校周边派出所的公安干警、交管大队长,市场监管局和社区的工作人员,还有来自天津人民艺术剧院、天津科学技术馆的专业人士。
这是秋季开学伊始,在天津四中举行的一场特殊的恳谈会。天津四中校长杜惠荣开门见山,“今天在座的都是我们家校社协同育人‘教联体’的成员,我想向大家汇报学校的主要工作和未来规划,更想听听大家的声音,汇聚各方智慧,共绘学校发展新蓝图。”
家校社协同育人“教联体”自去年在全国启动以来壹资网,如今在天津全市16个区已全部成立了涵盖多个部门的家校社协同育人“教联体”。如何真正发挥“教联体”协同育人机制,推动家校社联动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天津很多中小学都在进行探索尝试。
没有太多开场白,杜惠荣开诚布公地谈到眼下学校管理最关注的核心问题——安全,“一个是食堂,一个是宿舍,给学校管理带来很大挑战。”她说,正是得益于协同育人“教联体”成员单位的多方支持,为学生全面发展兜住了安全底线,“但这还不够,我们还要培养时代新人。”
为学生安全操心的远不止校方和家长。“我们保障校园安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,”天津市河西区土城派出所副所长杨鑫一开口就给校方和家长吃下“定心丸”。他们在校内部署了校园警务室,常态化排查涉校矛盾隐患,及时发现化解;在校外,清理整治了校园周边出租房屋、网吧、娱乐场所;启动护学岗机制,每日上下学重点时段在校园门前及周边部署足够警力,“定人、定岗、定责。”
天津四中法治副校长黄茂成警官谈到眼下一种普遍现象:家长过于骄纵孩子容易导致一些中小学生出现各种行为问题,他认为,“学校德育工作做得好,学生的精神面貌就是不一样。”他分析自己多年办理的涉青少年案例来看,学生的健康成长,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引导。“校警联建也非常重要。”他说,“有嘛事壹资网,我们都是咱师生的坚强后盾。”
“我每天的值守点位,就在四中门口。”平日里,在上下学高峰时段在校门口为孩子们守护平安的交警也来了。天津交管解放南路交警田晓楠说,为了保障孩子出行安全,大队每天派专人在校门口盯着、守着,就是要让校门口成为最安全的地方。得知家长接送孩子停车难,他们专门协调停车场所,保障校门口秩序。
诚恳的对话交流让学生家长杨明越听越觉得安心。她说,学校经常邀请家长共同参与校园治理,包括参与学校膳食评议、校服遴选等,认真倾听家长的意见建议。“到了高中阶段,家长最关心的不仅是孩子的学业,还有孩子社会化的问题。”杨明认为,让孩子学会如何与人交往,如何树立正确的三观,尤为重要。
让孩子能在校园里获得全面发展,正是学校一直在思考的问题。学校德育负责人说,学校为学生打造了系列化育人活动矩阵,包括“家校共育讲堂”定期邀请教育专家、心理学者开展专题讲座,助力家长提升教育能力;“校园开放日”家长走进课堂观摩教学、体验雕版印刷、VR探究等特色课程,深化对学校教育的认同。
同时,“社区实践课堂”组织学生走进科技馆、海洋博物馆、平津战役馆等场馆开展研学实践,联动社区开展“春暖行动”志愿服务,将课堂延伸至社会,培育学生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。
为了帮助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,学校还探索了“数字家长学校”模式,开发微课程与资源库,方便家长碎片化学习;针对特殊需求学生建立三方联动帮扶档案,精准制定辅导方案,同时围绕手机管理、挫折教育等共性难题设立研究项目,家校社共同探索解决方案,推动协同育人从“全面覆盖”走向“精准施策”。
“家校社协同育人‘教联体’关键在‘联’,”杜惠荣说,无论是横向联动,还是纵向贯通,都是为了提升联通效能,织密工作保护网,“我们做的一切,都是为了共同画好学生成长的‘同心圆’。”
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天津9月25日电壹资网
一鼎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